|
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继续不懈奋斗,扎扎实实攀登世界高峰。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港考察调研时指出 新年伊始,冬日的天津港,朝气勃发,车来船往。 迎着初升的太阳,两艘超大型集装箱货轮于主航道外交错,一艘满载集装箱货物驶往欧洲大陆,一艘即将靠泊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太平洋码头)。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港,留下“把天津港建设好”的殷切嘱托。5年来,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启动系统性探索,将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作为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全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整体发展,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潜能迸发 世界一流港口升级焕新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走进天津港集团大楼,大厅正中央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如灯塔般指引航向。 日前,记者来到天津港太平洋码头,随着“金星”轮缓缓靠泊,一辆辆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接连驶来,穿梭在码头与堆场之间,一派繁忙景象。 几百米外码头控制中心,太平洋码头科信部经理张利伟正实时监控货轮远程岸桥自动化作业。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时,张利伟曾在现场负责传统装卸设备维保运营。如今,他已是码头设备管理自动化改造升级专家。太平洋码头5年间获批建设天津港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二期),实现码头产清洁能源自给自足,并在今天实现码头泊位全流程自动化实船作业。 5年间,这座百年大港智慧与绿色双管齐下,天津港集团年均研发经费投入超3亿元,实施科技创新项目374项,新增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21项,33项成果达到国际及以上先进水平,港口绿色能源系统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万吨。5年来,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0%以上,港口碳排放强度却下降超10%。 5年间,这座京津冀及“三北”地区海上门户陆向海向双向发力,深化津冀港口协同发展,拥有集装箱航线超145条、海铁联运通道40余条;环渤海内支线舱位增长50%以上;年海铁联运突破122万标准箱,5年增长116%。 5年间,这座奋进中的世界一流港口不断提升港口功能、规模、实力,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00万标准箱,2023年突破2200万标准箱,年均增速超5%。今年全年将冲击2300万标准箱,持续以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夯实港产城融合发展基础。 随着天津以港兴产、以港兴城动力更强、活力更足、潜力更大,越来越多船公司来津开航,扎根落户。 前不久,国航远洋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作为我市引进重点航运企业落户。截至目前,在港产城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下,我市新增6家航运企业,船舶运力新增92万载重吨,占全市原有运力的15%以上,航运规模再上新台阶。 蓬勃发展 港口经济迎来新增长 东临渤海,天津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但曾几何时,这座城市也面临集聚度、港口产业链延伸度不足等情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天津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思路,大力发展港口经济。 去年6月,聚焦推进港产城有机融合、相互赋能、共同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加快拓展陆海双向联通大通道,加快推进适港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能级4方面重点任务26项举措。 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产业带发展,随着港产城融合发展走向深入,冷链物流、造船、石化、海工装备等一批适港产业蓬勃发展。 新年刚过,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我市首个获批申建的冻品保税仓库——中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保税仓库迎来首宗进口货物。 目前,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聚集中农批等60家冷链产业链企业。生态城发挥区位及“中新合作+自贸联动”叠加优势,推动基地从以仓储功能为主的“通道经济”,向兼具国际中转、分销、加工等新业态的“港口经济”转型。 与此同时,二手车出口业务也在近几年“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又一亮点。 岁末年初,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我市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天津盛泰仁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迎来“业务旺季”,联系上企业总经理马永泉时,他正在哈萨克斯坦拓展业务。“去年,我们向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地区出口汽车近1900台,货值超35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倍。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出口3000台,正积极开拓中亚市场。”马永泉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8家二手车出口企业,均位于滨海新区。 南港工业区,管廊密布、炼塔高耸,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天津港保税区形成以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等五大领域为主,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总装制造—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各部门密切联系、深化合作,利用港口、临港地区、城市腹地的空间纵深和载体功能,合力打造了一系列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市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处相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东疆综保区管委会与天津港集团成功组建天津东疆港产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区域港产城融合发展“助推器”。 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说,滨海新区正逐步构建以海洋油气及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为特色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以海水淡化、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获评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搭台护航 航运要素加速集聚 1月8日上午,天津临港舾装1号码头,随着覆盖船名的红色幕布徐徐揭开,由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天津基地(以下简称大船天津)为地中海航运公司建造的16000标准箱集装箱船正式交付,比合同期提前67天。这是今年天津口岸交付的首艘船舶,也是大船天津首次以融资租赁形式交付船舶。 “大船天津共承揽了民生金融租赁4艘16000标准箱集装箱新造船订单,总价值超过30亿元,此次交付首艘船,预计今年5月交付第二艘船,2025年和2027年分别交付剩余两艘。”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安戈说。 融资租赁是天津的“名片”。近年来,东疆综保区大力发展飞机、船舶、海工装备等融资租赁业务。目前,这里已注册航运物流企业2000余家、贸易企业约5000家,区内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规模占全国八成。 通过港产城融合发展,天津深度拥抱港口经济,持续加速各类航运要素集聚。 《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鼓励航运要素集聚发展,中心城区以小白楼片区和远洋大厦片区为启动区,滨海新区按照东疆片区、北疆南疆片区、“于响”片区功能布局,分别打造“津城”“滨城”航运服务集聚区。 随着泰达大厦等多座商务楼宇成功转型为航运特色楼宇,入驻大批航运服务企业,小白楼地区成为我市航运要素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通过近一年努力,和平区已集聚航运服务核心企业700余家,实现从产品出厂到出港入海,再到进港运输,直到消费终端的航运产业生态全覆盖。 河北区乘着我市航运经济新地标——天津远洋大厦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的东风,以“便利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推动区内算力、人工智能等科技资源与航运产业双向赋能。 “目前,天津远洋大厦一期定位为‘国际数智航运大厦’,已集聚中远海运天津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等50余家重点企业,航运相关企业占比过半;二期项目,致力于打造海河边地标性甲级写字楼,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河北区合作交流办主任贾龙说,“河北区正积极与第三方投资运营机构对接,共同将民生路56号打造为航运产业集聚发展先导平台,建设市级航运综合服务中心,做好航运产业‘大文章’。” 依港口聚资源、依资源兴产业、依产业兴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服务区域未来发展,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巨轮正不断劈波斩浪、踔厉向前。
下一篇融合发展 蹄疾步稳 |